新闻发布
管理系统
中国文化中一直不乏以酒为媒以诗会友的佳话 到了今天,这种以“兴趣”为结点的社交更是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演绎得风生水起
传统网络社交(如Facebook)是基于”I know U“的社交图谱,多是线下社交关系在线上的直接反映或延伸,故范围非常有限;而兴趣社交则基于“I like it”展开,是直接对关 点、甚至话题的高度瞄准,“人”从对话中抽离出来,双方无需认识,这也就意味着更开放更高效的交流 PC端早有百度贴吧、豆瓣坐镇,而移动端上也不乏各种尝试,既有全新的、纯为兴趣社交打造的移动应用,也有像陌陌、来往这样的、本身功能已相对成熟的应用新推出群组功能……凡此种种,已经足见这块市场的号召力
一、 轻兴趣+轻社交 兴趣社交的擦边球
【主要打法】 对用户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进行标签化分类,再以兴趣标签为索引向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引导
其实这类应用很大程度上做的还是特定形式内容的分享,却纷纷打上了“兴趣社交”的标签,大有赶潮流之嫌
就兴趣层面来说,这类应用做的事情主要有两点
① 对用户发布内容进行分类,关于这一块,有些应用会通过用户自定义标签的形式来完成,有些则通过后台完成
② 给用户提供各式类别的标签 这一工作可能会在用户初次使用应用时完成,也可能贯穿整个软件的操作过程
值得 意的是,这类应用提供的所谓兴趣标签其实更多的一种审美偏好,比如“复古”、“萌”、“日系”等,就算是给出“旅行”、“美食”、“美容”的标签,受形式所限,内容以主题相关图片分享为主 从社交的角度来看,这些应用上几乎不见有用户就某一兴趣爱好的交流,通常是对图片好看与否点个赞或评论两句 一饱眼福可以,但如果非说满足了某种兴趣需求则比较勉强
【典型玩家】
1、Nice
Nice的前身是个名为“KK购物”的时尚导购电商,由潮流先锋团队打造,创始人周首 相较于同样是潮流媒体+电商模式,却已完成D轮融资的YOHO,潮流先锋无疑是个青头小子 在2013 年 7 月 30 日上线的两周后,“由于市场环境的因素决定转型”,“KK购物”出走电商圈,Nice得以诞生
作为一款图片社交产品,Nice远未达到“Instagram”的流行程度,但其以“图片+标签”式玩法的微创新倒也在图片社交中显得别具一格
——用户可以在照片上打上各种标签,然后将这些打上标签的图片和好友进行分享;
——也可以通过点击标签发现其他更多感兴趣的内容
该产品在2014年6月引入“聊天”功能后,实现了聊天的场景化,从单纯的图片分享向社交跨近一步
目前,Nice已经完成B轮2000万美元融资,由H Capital领投,VY Capital、经纬和晨兴跟投
2、哈图
听名字就知道,这同样是一款以图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社交应用,不过冠以“哈”字,多少有点搞怪的意思
哈图自带的相机功能可并不是为了还原真实,也并非各类美颜相机的美化功效,而是以VR+AR实现超现实摄影 用户通过自定义,将虚拟图案与现实拍摄照片进行仿真合成,创作各种搞怪照片
自2014年新版上线以来,哈图也在社交化方面做了更多尝试 恶搞好友 用户可直接对好友的照片进行再创作以实现各种形式的互动,还可以将照片生成拼图、华容道等图片类游戏;此外,哈图还推出了兴趣图谱,用户可得到基于自身兴趣而推荐的个性化内容,并关 相应的兴趣达人 不过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家更多的是把哈图当做是制作创意照片的工具,更倾向于将作品分享至更主流的社交媒体,而哈图社交应用的身份则显得有些尴尬
这款由女程序员 Leody 开发的应用近已经完成Pre A轮融资,而在图片社交选手众多的当下,哈图想要成功突围,把路走长走稳,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3、耍大牌
同样把玩着悬浮标签和贴图的还有这位 这款聚焦于名品大牌的应用也在努力耍出自己的范 用户通过上传照片,添加悬(炫)浮(富)标签,进行个性化创作和内容分享 所添标签则作为兴趣结点连接更多的相关内容,当然,绝大部分是关于品牌的 “大牌话题”一栏则精选各种与品牌相关的话题,用户可根据自己所喜爱的品牌进行内容查看及讨论
与Nice和哈图不同的是,耍大牌的另一只脚还踏入了电商领域 在“发现”中“大牌商店”一栏,用户可在线上预订大牌商品,再到线下制定专柜提货
可见,兴趣社交似乎只是“耍大牌”集纳用户的手段,终的目的在于高效促进线下消费的商业渠道 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耍大牌”已获得了来自真格基金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