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管理系统网格计算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它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闲置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并且数据处理能力超强。
网格计算广泛的使用是在科学计算领域。全球大的网格计算平台是BOINC(伯克利开放式网络计算平台)。这里支持着全球数十个科学研究项目。目前处于活跃状态的计算机在五十万台左右,活跃的志愿者在25万人左右。
另一个网格计算的大来自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了,加密货币的爱好者们织成了另外一张大网。2013年加密货币爆发了。比特币的算力在2013年增长了740倍;莱特币的算力在过去九个月增长了22倍。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加密货币还将延续这种疯狂增长的态势。
2013比特币算力增长曲线
莱特币9个月算力增长曲线
与加密货币的疯狂相比,BOINC的淡定让人心痛。2013年BOINC的Credit(该指标可用于衡量志愿者贡献的工作量)仅增长了50%,与比特币的740倍相比,BOINC的增长简直可以忽略不记了。
很显然,利益是造成这种天壤之别的终极原因。如果BOINC的志愿者也能得到加密货币矿工一样的利益回报,相信加入BOINC的志愿者人数和贡献的算力将会大幅度增长 。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加密货币的开发者和矿工在接触到加密货币之前都是BOINC的忠实粉丝,他们很自然地就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将加密货币与BOINC关联起来呢?如果加密货币的工作量证明不是简单无聊的SHA-256试错,而是更有价值的FLOPS (每秒执行的浮点运算),金融的创新和科学计算的提速岂不是一箭双雕?
2013年10月Gridcoin格雷德币诞生了,这是第一个将算力输出到BOINC的加密货币。格雷德币目前能够将50%的算力贡献给科学计算,其开发者期待未来能够将总算力的90%贡献给科学计算,而用于区块加密的算力只占用10%。
格雷德币能够唤醒全球数十亿沉睡的电脑吗?或许格雷德币独木难支,无法完成这项历史使命。格雷德币的创始人Rob Halford有着比较现实的诉求,他只为格雷德币定下了25000个用户的目标。他相信格雷德币只是第一人吃螃蟹的人,其它加密货币的开发者会沿着这个方向快速跟进。
展望未来,如果数十亿电脑都在为科学计算不停地贡献算力,有多少疾病能够被提前攻克?多少新药、多少新材料被研制出来?人类会不会又迎来一个新的技术变革大潮?
感谢网友格雷德姆的投稿